☑ 增加自己文章被接受的機會
☑ 增加在國際社群被看到的機會
☑ 減少文章在外流浪的時間
⠀
🤔 投稿三大技能都想得到,該做哪些努力和功課?
⠀
🚩 【立即報名】7 / 10(六)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➠ https://mepa2014.innovarad.tw/event/
⠀
「陳一銘醫師從怎麼樣查詢自己領域的 impact factor 雜誌排序開始(還好有來上課,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查怎麼找),分享了不同型式雜誌的特性,從專科雜誌到 open access 的選擇,針對升等以及品牌不同的需求作分析,對於日後投稿被拒絕後,也能馬上修改後再出發,朝向發表之路。」
⠀
▌你一定聽過這樣的投稿策略
⠀
「你就照 impact factor 投下來,就好啦!」
⠀
但如果你真的試過,會發現其實不太可行,高分期刊一一退稿,有些在準備投稿的時候,甚至連這本期刊的名字都沒見過,更別說有些一審就是三個月,連續四本,一年就過去,連個影子都還沒看見,研究題材都老了。
⠀
▌真正多產的人,投稿策略是什麼?
⠀
所以,真正多產的人是怎麼做的?為什麼他們好像都知道自己的「被接受率」大概是多少?而且對學術社群與期刊喜好總能侃侃而談?
你該做哪些功課,才能更增加自己被接受的機會、在國際社群被看到的機會、以及減少文章在外流浪的時間?
⠀
▪ 要選擇傳統期刊還是 open access?
▪ 傳統期刊要怎麼挑?
▪ 要選擇跨領域雜誌、專科雜誌,還是次專科雜誌?
▪ Open access 有哪些可以選,哪些名聲不錯,哪些其實快爛掉了?
⠀
這堂課一次告訴你,課後讓你問,問到滿意為止!
⠀
🔥 眾多校友突破困境:
⠀
「最高單月 96 篇,單月 11 位跨越從 0 到 1,解開生涯第一篇成就,甚至登上 45.54 分的 JAMA!」
⠀
與其將寶貴時間浪費在摸索試誤上,不如透過高效系統化的學習,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,一次解決到位,克服學術起步的障礙,讓您寫作功力大增,跑統計不再求人!
⠀
年中幫自己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,現在投資自己,年底 PubMed 有你!
⠀
🔥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,開放報名!
☑ 不再害怕統計,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,有。
☑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,有。
☑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。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,有。
☑ 還是寫不出來?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,有!
⠀
🚩疫情會過去,論文技能會留下。
➠ 2021 / 7 / 10(六)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➠ https://mepa2014.innovarad.tw/event/
➠ 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才是自己的。